在清朝以前,繁荣的传统商业和对外贸易已经使东南各省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和商路。闽南商人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北贾燕,南贾吴,东贾粤,西贾巴蜀,或冲风突浪,争利于海岛绝夷之墟。而岭南的澳门、广州是公开的中外贸易区,周围的河口、岛屿及零丁洋上,延及南澳和潮、汕一带,走私贸易盛行。因为贸易的发展,从明朝中叶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给自足的塘鱼生产发展为商品性的塘鱼生产,并逐步形成了“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的桑基鱼塘模式。这种三角洲低洼地开放的集约方式的出现,是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养蚕植桑的极大发展。
“丝绸之乡”江南地区,在明朝末期手工业发展到相当的高度。这一方面是贸易促进的成果,同时也为中转贸易奠定了基础。葡萄牙人甚至按照特殊需要在中国定制货品,规定出丝绸的宽度、长度、花样、重量,进行制作,以适应欧洲的市场需要。
福州在元朝时还是一座普通城市,实力、地位远远落后于同省的泉州。明清选它作为专门对琉球贸易的关口,福州迅速繁华起来。而泉州因为海禁,更因为没有被选定为朝贡贸易的接待地点,地位最终被福州超越。可见,朝贡贸易参与了中国发展进程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