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机器自身的发展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语境下人们对机器概念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侧重。古希腊语mechanē一词(后来被翻译成拉丁语machina)首先指的是一种迷惑的手段,“出于战争的目的而使用的一种诡计或计策,以达到让人目瞪口呆的效果”①,其次它才指劳动辅助工具。在工业革命之前,除了以工具形式出现的器具和简单的劳动机器外,机械钟表作为一种能自动运转的自动装置,是其他早期更复杂的自动装置的样本和基础。例如,18世纪欧洲盛行的机械机器人(Auto-mat)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钟表的发条装置来驱动的。②这种机械机器人作为娱乐玩具并不以被应用于劳动生产为目的。在工业革命之后,大型的劳动机器出现了。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电子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机器的概念应用到了计算机领域。
机器的概念还经常被用来进行类比或隐喻,如霍布斯的国家机器模型即“利维坦”(Leviathan)③,弗洛伊德的“心理系统”(psychischer Apparat)①,韦伯的“官僚机器”(bürokratischer Apparat)②等。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在进行自我书写的过程中将身体或精神比作机器也有着长久的历史。依据德国哲学家格特哈特·君特(Gotthard Günther)的观点来看,古典的机器是以人的心脏为模型来模仿人身体的工作原理的,非传统型的机器(如现代的计算机)则是以人脑的工作原理为设想模型的。③对于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把机器与人的身体相比较的历史话语,在本书第三章中还将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