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问题是国际问题。当时中国各大军阀背后基本上都有一个国家支撑。其中英美支持的是吴佩孚的直系,而张作霖以及日薄西山的皖系段祺瑞,其背后支持的是日本。张作霖在处理对日关系的策略上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他需要日本的支持,不敢得罪日本。另一方面他也不愿卖国,在涉及国家主权问题上寸土不让。总体上他用的战术就是“忽悠”,日本人被他忽悠了十几年,出钱出枪出力最后却基本上没得到啥,实在郁闷得紧。当时日本人对待张作霖的态度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最终,“热血青年”河本大作用炸药的方式结束了张作霖与日本的这种关系。
下面章节重点讲张作霖在权衡上述三个问题时的重要选择。
§新旧之争与郭松龄反奉
提起新旧之争,不能不提起郭松龄。
郭松龄这个人,有才干,但是志向远比才干大,才只是将才,想法却很多。郭在张作霖帐下辅佐张学良的时候,一应军政大计和用兵调度,全出自于郭,因为郭在治军用军方面确实很有一套,所以张学良对他言听计从,从来不加以掣肘,但是郭松龄也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缺少总揽全局的胸襟和气度,不懂刚柔并济的道理,于官场人情世故更是半点不通,这方面与后来的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其实就是一个军)师长张灵甫很相像。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围,李天霞和黄伯韬等人见死不救,就是因为张灵甫平时有意无意地把他们全都得罪了,战争年代这种不好的人脉关系最要命,因为友军是否协同配合往往直接决定着战争胜败甚至身家性命。郭松龄的这个大缺点以前没怎么显露出来,就在于他身后有一个张学良,张学良这人打仗不怎么的,当统帅倒是块料,为人宽厚又知人善任,还是张作霖的大公子,钦定的接班人,在人脉关系上没有摆不平的,所以郭张合作,有了张的支持郭的军事才华才得以充分发挥出来,可惜郭没有认识到这点,总以为战绩都是自己的,加上有点理想有点抱负,总以为可以做一番大事业,就很有点瞧不起土大帅张作霖。